下利脉数而渴者,令自愈,设不差,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汗出而解者,从卫解也;衄血而解者,从荣解也。
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当更用大青龙汤或葛根汤,发其汗则愈矣。
邪气之中人也深,感之虽微,亦即为病,甚则直入于藏不能自已,虚者死焉。 一、二日病在太阳,正气未衰,吐之者,伤胃未深,故腹中知饥,口不能食也;三、四日病在阳明,胃中已热,吐之者,复伤津液,故不喜糜粥,欲食冷食也;五、六日病将转入阴经,正气已衰,吐之者,胃中虚冷,故朝食暮吐也,此皆医吐之所致,尚在可治程知曰:本太阳病,医吐之,则表邪乘虚传入阳明,伤动胃气,而关脉细数矣。
发阳虚之汗,汗出则亡阳,即发亡血虚家之汗也,故见寒栗而振,亡阳等病也。徐彬曰:此乃太阳风邪,因烧针令汗,复感于寒,邪从太阳之府膀胱袭入相合之肾藏,而作奔豚,故仍从太阳之例,用桂枝全方。
风属阳邪,被火益热,故血气流溢,失其常度也。已经溃后,血气被伤,虽有身痛应汗表证,亦不可发汗。
息高者生气已绝于下,而不复纳,故游息仅呼于上,而无所吸也。 伤寒四、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□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