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之之法,或阴或阳,或先或后,择其要者先之,可变易而已也。至妇人经病,多有气郁、伏寒、痰塞等,正未可以阴寒之品一概混投,此誉之太过也。
但血主营,为阴为里,汗属卫,为阳为表,一表一里,无可并攻,故夺血者无取其汗,夺汗者无取其血。寸口候阴,故一盛在厥阴,肝与心主也;二盛在少阴,心与肾也;三盛在太阴,脾与肺也;四盛以上者,以阴脉盛极而阳无以交,故曰“关阴”。
无厌于长日,气不宜惰也。然其死也,必发哕噫,盖哕出于胃,土气败也,噫出于心,阴邪胜也。
气口本属太阴,而脾亦太阴者,何也?凡天地之变,即阴阳之应,故春之暖为夏暑之渐也,秋之忿为冬怒之渐也。
亦毛多胃少之义,故曰“肺病”。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是即阴阳四变之动,而脉亦随之以上下也。
此方取名真武,乃专治肾脏之剂。视所出物可尽病根,乃止吐利。